【影音CODEC基礎認識】與討論WINDOW平台上剪接軟體讀取不到素材或讀取速度越來越慢的解決方式

凌晨1:36 / Comments (0) / by ganghead

之前CODEC這篇比教偏向剪接技術,
或許有許多人看不懂這是什麼?
所以我把最近的心得與一些基礎解釋整理一下

『CODEC』一般是通稱為影音檔案的編碼器。
因為現在錄影的機器種類很多,DV攝影機、HDD攝影機、DVD攝影機、CF攝影機、各種照相機、手機、桌上型攝影機
導致影音檔案類型變得非常多種,
必較常見的影音格式有avi(還區分成divx、xvid)、mpeg1、mpeg2、mpeg4、m2ts、mov'、wmv、rm、rmvb、flv、swf、vob、OGG、(OGG是開放原碼的影音格式)或是一些新的HD格式如h264等等等等..........

電腦並非每種檔案格式都認識
為了要認識這些影音格式,
電腦也必須有一套類似【翻譯字典】的東西來讀取
我們稱這個為codec,又叫作編碼器
因此如果你有發現有些朋友用照相機或手機格式錄了一些影像
當這些影像丟到你的電腦的時候,你無法開啟
通常是因為你的電腦還沒有認識這類的影音格式
千萬不要打你的朋友,他並沒有錯。

要讓電腦認識這些影音格式
通常我會下載【K-lite】 (http://www.free-codecs.com/download/K_lite_codec_pack.htm )
或是【VLC media Player】 (http://www.videolan.org/vlc/) 這是自由軟體
這些都是會播放影音的播放軟體,
其中也會安裝各種格式的codec到電腦
讓電腦認識不同的影片格式。
而ACE codec則是另外一種編碼器,它包含的比較多種的編碼格式。

一般來說,大家大概只會遇到影片播放的問題,
所以上述方式應該就可以解決大家看不到影片或是看到影片聽不到聲音的問題。

剪接的朋友會使用到不同的剪接軟體,
不同的剪接軟體也需要這些codec
讓匯入剪接軟體中的檔案能夠被讀取
影像工作坊中,常常遇到以學員攜帶的照相機為主的教學,
由於我們不清楚大家攜帶的相機格式為何
所以這就變成一個必須要注意的問題
就算是檔案格式都叫做AVI,
也有可能會發生一種檔案有辦法讀取另外一種沒辦法讀取的狀況

而我遇到的問題就是,
發現從PANOSONIC硬碟型攝影機(簡稱:HDD-Hard Disk DV)擷取下來的影片(.mpeg格式)
在VEGAS與PREMIERE裡剪接速度出奇的慢
剪不到1分鐘的影片,光開啟一個剪接編輯檔可能就要6、7分鐘
這讓我快要發瘋了
所以我試著查看是不是CODEC的問題
因此把K-LITE換成ACE CODEC試試看
雖然影片開啟速度有變快
但是大概只是從6、7分鐘便成2分鐘這樣的狀況
通常1分鐘不到的影片應該是開啟30秒抓取個影片位置就能打開
(當然如果你這一分鐘瘋狂用了很多不同的素材或是特效則另當別論)

後來我還是沒有辦法忍受越變越慢的狀況
最後決定把所有不同格式的影片
用VEGAS轉成MPEG2檔
經過VEGAS編輯過的MPEG2檔,果然VEGAS自己讀取的狀況變的非常快
但是要注意的事情是,有些奇怪的格式VEGAS還是不能讀取
例如某種相機拍攝出來的MOV(因為有其他MOV格式VEGAS可以讀取)
所以我用到WIN AVI或是 MEDIA VEDIO CONVERTER等轉檔軟體
將MOV轉成其他格式,例如AVI
轉檔的時候還要注意要用那種編輯器編輯,否則也會發生讀取不到的情形
之後再將AVI檔案匯入Vegas在轉成mpeg2,
這樣才將影片讀取速度與剪接速度變慢的問題解決

而像MAC平台上則比較沒有這樣的問題 (哀~~~)
因為據我所知FINAL CUT PRO等MAC平台上的剪接軟體
會將影片都轉成MOV檔,先統一各種影片格式
所以穩定性比WINDOW平台上的剪接軟體要高很多
這可能也是一些影音處理的人愛用APPLE的原因吧

我也把我遇到的問題丟出來
或許每個人有不同的解決方式
如果有人遇到相同問題,
或是有其他解決方式的,
再告訴我吧!!

剪接速度越來越慢!!後來使用ACE CODEC情況就改善了~~

清晨5:40 / Comments (0) / by ganghead

最近常常會碰到使用HDD攝影機上的影片
許多影片多是MPEG2檔
之前是用CANOPUS LET'S EDIT將影片轉成MPEG2剪接
且使用K-Lite CODEC
但是最近在檢這種HDD攝影機的MPEG2檔時
不論用VEGAS 8.0或是PREMIERE
剪接的速度越來越慢
有時候還沒剪接個一分鐘,檔案就常開不起來,而且常常死機。
試了很久還是把CODEC的部份改成ACE CODEC
當機與開檔緩慢的狀況漸少許多
所以建議有在剪接HDD攝影機上的影片的朋友
如果有發現越剪越慢
可以下載ACE CODEC試試看

下載網址:http://www.free-codecs.com/download/ace_mega_codecs_pack.htm

整理許多在Linux平台上的影音編輯軟體

清晨5:26 / Comments (0) / by ganghead

Video Edit
  • pitivi:PiTIVi provides several ways of creating and modifying a timeline. Ranging from a simple synopsis view (a-la iMovie) to the full-blown editing view (aka Complex View) which puts you in complete control of your editing.Other interfaces can be added via the plugin system, aimed at more specific uses like a SlideShow creator or a subtitling editor. It is even possible to use pitivi without a user interface in order to do batch rendering.
  • diva:
  • lives:
  • kdenlive :Kdenlive is a non linear video editor for the KDE environment running on Linux. It is based on the MLT video framework which relies on the FFMPEG project.The project was initially started by Jason Wood in 2002, and is now maintained by a small team of developers. Kdenlive is available in English, French, German, Dutch, Turkish, Brazilian Portuguese, Spanish, Italian, Hungarian and Catalan.
(Chong Kai Xiong: Kdenlive 0.5 crashed too often and too quickly for me during tests to be usable at all. This may be fixed in the latest 0.7 beta.)

  • Jahshaka
  • cinelerra:Cinelerra does primarily 3 main things: capturing, compositing, and editing audio and video with sample level accuracy. It's a seamless integration of audio, video, and still photos rarely experienced on a web server.Its crash prone, resource hungry, and really weirdly put together, but if when it works, it does a good job.
(Chong Kai Xiong:Cinelerra couldn't import most of the video samples I had when I tried many months ago.
The problem could be due to Fedora-specific packaging guidelines (to.avoid patent licensing issues) and may not apply to you.)
  • kino:
  • OpenMovieEditor: Open Movie Editor is designed to be a simple video editor, that provides basic movie making capabilities. It aims to be powerful enough for the amateur movie artist, yet easy to use. The downside with OpenMovieEditor is that it only supports PAL at this point. (PAL system )
  • mainactor (Commercail Software for Window and LINUX)
  • Cinepaint
  • Openmovieeditor
  • Avidemux
  • Lumiera (Chong Kai Xiong:It is an independent rewrite of Cinelerra.)

Video Play
  • VirtualDub Portable :Portableapps.com出的並行於WINDOWS上的影像擷取與播放軟體,目前還缺乏編輯功能

Audio Edit
  • ardour
  • audacious
  • mixxx
  • Audacity(Sam 推薦)(Arhou用過,功能不錯,我拿來當作Adobe Audition的替代品)

2D Graphic
  • GIMP
  • Inkscape
  • Nip2
  • Krita
  • Cinepaint
  • Synfig
  • Rawstudio
  • Skencil

3DGraphic
  • Wings3D
  • Kpovmodeler + Povray 3.6
  • K3D
If you wish to have some artistic fun creating elaborate video compositions using graph setups, you might find the node editor very tasty:
* Tutorial: http://wiki.blender.org/index.php/Tutorials/Nodes_Tutorial_Ref
* Manual: http://wiki.blender.org/index.php/Manual/Compositing
One serious drawback I do notice with Blender's VSE is that previews require good hardware to play in real-time. Adobe Premiere,
on the other hand, spends time pre-rendering the preview segment into a file and plays it back from there.
There is no support for text overlays for making subs either.
You must create text objects in the 3D editor and compose them into your video, or use external subtitling software. See this page for some information:
* http://wiki.blender.org/index.php/Manual/Working_with_VSE

Screen Recorder
  • recordMyDesktop
  • Istanbul:(Chong Kai Xiong:Istanbul works okay, but needs decent processing power to sample the recording area and compress the recorded video in real-time.)
  • Byzanz

(Chong Kai Xiong:A more elaborate approach is to enable VNC on your X.org server and connect a VNC client like vncrec to record screen updates. After that, transcode the recording into video with mencoder or Transcode, or Flash with vnc2swf. All steps performed require the use of the command line :p
* Screen recording with vncrec: http://www.cs.ubc.ca/~bsd/vncrecording.html
* vnc2swf: http://www.unixuser.org/~euske/vnc2swf/)

Platform and LIVE CD

  • Ez Go 6:台灣OSSACC 作的國民電腦體驗版,此版本最主要是配合教育部國民電腦專案推行,所以在視窗風格選擇上我們以適合中小學生的edubuntu佈景主題,並且加強教育及益 智遊戲類軟體的收錄;而九月版的EzGo6,我們則是針對更廣大的使用族群,採用ubuntu studio的現代化設計,以及規劃了Windows下也可以使用的跨平台自由軟體體驗,讓您可以用更多元的方式來體驗自由軟體。

  • Ubuntu Studio(Ver 8.04 Relax Downloading/testing)

Ubuntu Studio 是Ubuntu的一個衍生版本,是 一個主要為音頻、視頻以及圖形愛好者而準備的多媒體工作平臺。它包含了一系列音頻的編緝以及重播軟體,如ardour、audacious、mixxx; 圖像處理方面的軟體有GIMP、Inkscape和Blender;還有PiTiVi, Kino, Cinepaint等用於視頻處理與製作的軟體。


  • ArtistX(Ver 0.5 Relax Downloading/testing)

ArtistX 是 一個基於Debian GNU/Linux的發行版。它幾乎包含所有的支援GNU/Linux平臺的自由軟體,音頻軟體包括:Rosegarden, Ardour, TerminatorX, Cecilia/Csound, Gnusound, Mixxx ;2D圖像軟體有:Gimp, Inkscape, Nip2, Krita, Cinepaint, Synfig, Rawstudio, Skencil;3D圖像軟體有:Wings3D, Kpovmodeler + Povray 3.6, K3D;視頻軟體包括:Cinelerra, Kino, Openmovieeditor, Kdenlive, Pitivi, Avidemux。同樣,ArtistX也是以Live CD的開式發佈,你可以輕鬆的啟動ArtistX並體驗它的強大功能。


  • Dyne:bolic (Ver 2.5.2 Relax Downloading/testing)

dyne:bolic 你不需要再安裝任何軟體,也不需要將dyne:bolic安裝到電腦上(又一個Live CD!)即可使用,它可以自動識別大部人的設備。dyne:bolic是一件多媒體制的利器,你可以用dyne:bolic輕鬆地完成音頻和視頻的錄製、 編緝以及編碼。dyne:bolic對電腦的配置要求也很低,你只要一個pentium1的CPU和64M的記憶體就可以擁有一個完整的媒體工作站。這裡特別介紹一個 LiveCD:dyne:bolic, 它是一個專為多媒體活動愛好者、藝術工作者及創作人員而設立的 LiveCD,幾乎可說是一個完整的多媒體工作室,無須額外安裝任何系統或軟體,使用者就可以利用它所提供的工具對圖形、音效與影像等進行各項操作。 dyne:bolic 和其他 LiveCD 相比有兩個很大的特色,


Dynebolic的特色(取自網路)

一是提供了 "Docking" 的功能,像安裝 Mac OS X 或 BeOS 一樣,只需要將 LiveCD 上的資料夾複製到硬碟的任一分割區 (最少需要 600 MB 的硬碟空間,支援的檔案系統格式為 FAT16/FAT32/Ext2/ReiserFS/BeFS 與 BSD 的 UFS),該分割區就立刻成為一個可以被啟動的分割區,比起其他內建安裝功能的 LiveCD 來的簡單快速許多﹔

二是提供了 "Nesting" 的功能,將 /home 目錄與其他個人設定的資料都儲存在同一個檔案中,這個 Nest 檔案可以放到 USB 隨身碟等可攜式設備上,即使 LiveCD 升級也不會有損失,與其他的 LiveCD 相比也是方便不少。另外它的執行速度很快,使用的 Linux 核心是可以支援建立 Cluster (叢集) 架構的 (想嘗試叢集架構的話,還有 ClusterKnoppix 這個 LiveCD 喔)!而且除了能夠在一般的 PC 上執行外,

舊版的還能在 Microsoft 的 XBox 上執行喔!不過目前只有部分的中文介面,可能需要有心人士來幫忙了。

會想介紹它純粹是因為它跟我目前所就讀的科系會用到的軟體類型有部分關係,在 Ubuntu Studio 還沒推出以前它大概是最好的選擇了 (推出以後就可以好好來分析測試看看囉 XD),說到這就順便提一篇國外藝術設計教師轉換到 Open Source Software 來教學的經驗分享吧! 曾經我有個想法,就是基於 B2Dpure 系列的中文套件,刪減沒用到的軟體,把自己常用與上課會用到的軟體都安裝好,只要一片光碟就可以包含大學四年所要用接觸到的軟體,不過自己很懶,做好了大 概也只有我會去用吧!所以一直沒有把這個想法實現,既然沒有實現,那就多找幾個 LiveCD 來達成類似的效果吧 ^_^


64 Studio基於Debian,支援64位元和32位元的電腦。64 Studio致力於打造一個集音頻和視頻錄製、編緝等多種功能于一身的發行版。

(Relax:看了一下網站覺得這個真的是專業錄音工作是在用的東西!!程度不夠!不懂啦!)


  • StartCom MultiMedia Edition

StartCom MultiMedia Edition是由StartCom公司發行的Linux發行版。StartCom MultiMedia Edition以其出色的音頻和視頻處理能力而著稱。你可以通過公司的網站購買或者下載StartCom MultiMedia Edition。



  • GeeXboX

GeeXboX是一個免費 發行的Linux發本,GeeXboX的目的是把你的電腦變為HTPC(家庭影院PC)或媒體中心。GeeXboX以Live CD的形式放出,你可以在一個沒有硬碟的電腦上動行GeeXboX,因為整個系統都是在RAM裏面載入的。GeeXboX已經集成了大量的軟體,它幾乎可以播放任何格式的音頻、視頻和圖像檔。


  • Musix

Musix GNU+Linux基 於Knoppix, Kanotix 和Debian GNU/Linux。Musix包含了大量的自由軟體,是一個100%免費的發行版。Musix可以完成音樂製作、圖形設計以及音頻和視頻編緝等任務。 Musix GNU+Linux提供Live CD(CD支援6種語言)和Live DVD(DVD支援65種語言),它可以輕易的從你的CD或都DVD光碟機啟動。


轉檔軟體




On Line Video Edit


線上剪接網站:
http://jumpcut.com/

Open source的線上剪接軟體 - Movie Masher:
http://www.moviemasher.com/
(何志元:兩年沒看這個東西,進步這麼多!變得好花俏,source code也release了)





























Video Edit


  • pitivi:PiTIVi provides several ways of creating and modifying a timeline. Ranging from a simple synopsis view (a-la iMovie) to the full-blown editing view (aka Complex View) which puts you in complete control of your editing.Other interfaces can be added via the plugin system, aimed at more specific uses like a SlideShow creator or a subtitling editor. It is even possible to use pitivi without a user interface in order to do batch rendering.


  • diva:


  • lives:


  • kdenlive :Kdenlive is a non linear video editor for the KDE environment running on Linux. It is based on the MLT video framework which relies on the FFMPEG project.The project was initially started by Jason Wood in 2002, and is now maintained by a small team of developers. Kdenlive is available in English, French, German, Dutch, Turkish, Brazilian Portuguese, Spanish, Italian, Hungarian and Catalan.
(Chong Kai Xiong: Kdenlive 0.5 crashed too often and too quickly for me during tests to
be usable at all. This may be fixed in the latest 0.7 beta.)




  • Jahshaka


  • cinelerra:Cinelerra does primarily 3 main things: capturing, compositing, and editing audio and video with sample level accuracy. It's a seamless integration of audio, video, and still photos rarely experienced on a web server.Its crash prone, resource hungry, and really weirdly put together, but if when it works, it does a good job.
(Chong Kai Xiong:Cinelerra couldn't import most of the video samples I had when I tried
many months ago.
The problem could be due to Fedora-specific packaging
guidelines (to.avoid patent licensing issues) and may not apply to you.)



  • kino:


  • OpenMovieEditor: Open Movie Editor is designed to be a simple video editor, that provides basic movie making capabilities. It aims to be powerful enough for the amateur movie artist, yet easy to use. The downside with OpenMovieEditor is that it only supports PAL at this point. (PAL system )


  • mainactor (Commercail Software for Window and LINUX)


  • Cinepaint


  • Openmovieeditor


  • Avidemux
  • Lumiera (Chong Kai Xiong:It is an independent rewrite of Cinelerra.)




Video Play


  • VirtualDub Portable :Portableapps.com出的並行於WINDOWS上的影像擷取與播放軟體,目前還缺乏編輯功能



Audio Edit



  • ardour


  • audacious


  • mixxx


  • Audacity(Sam 推薦)(Arhou用過,功能不錯,我拿來當作Adobe Audition的替代品)



2D Graphic


  • GIMP


  • Inkscape


  • Nip2


  • Krita


  • Cinepaint


  • Synfig


  • Rawstudio


  • Skencil



3DGraphic


  • Wings3D


  • Kpovmodeler + Povray 3.6


  • K3D


If you wish to have some artistic fun creating elaborate video
compositions using graph setups, you might find the node editor very
tasty:
* Tutorial: http://wiki.blender.org/index.php/Tutorials/Nodes_Tutorial_Ref * Manual: http://wiki.blender.org/index.php/Manual/Compositing One serious drawback I do notice with Blender's VSE is that previews
require
good hardware to play in real-time. Adobe Premiere,
on the other hand,
spends time pre-rendering the preview segment into a file and plays it
back from there.
There is no support for text overlays for making subs
either.
You must create text objects in the 3D editor and compose them
into your video, or use external subtitling software. See this page for
some information:
* http://wiki.blender.org/index.php/Manual/Working_with_VSE




Screen Recorder



  • recordMyDesktop


  • Istanbul:(Chong Kai Xiong:Istanbul works okay, but needs decent processing power to sample the recording area and compress the recorded video in real-time.)
  • Byzanz


(Chong Kai Xiong:A more elaborate approach is to enable VNC on your X.org server and
connect a VNC client like vncrec to record screen updates. After that,
transcode the recording into video with mencoder or Transcode, or Flash
with vnc2swf. All steps performed require the use of the command line :p
* Screen recording with vncrec:
http://www.cs.ubc.ca/~bsd/vncrecording.html * vnc2swf: http://www.unixuser.org/~euske/vnc2swf/)



Platform and LIVE CD

  • Ez Go 6:台灣OSSACC 作的國民電腦體驗版,此版本最主要是配合教育部國民電腦專案推行,所以在視窗風格選擇上我們以適合中小學生的edubuntu佈景主題,並且加強教育及益智遊戲類軟體的收錄;而九月版的EzGo6,我們則是針對更廣大的使用族群,採用ubuntu studio的現代化設計,以及規劃了Windows下也可以使用的跨平台自由軟體體驗,讓您可以用更多元的方式來體驗自由軟體。






  • Ubuntu Studio(Ver 8.04 Relax Downloading/testing)





Ubuntu Studio 是Ubuntu的一個衍生版本,是 一個主要為音頻、視頻以及圖形愛好者而準備的多媒體工作平臺。它包含了一系列音頻的編緝以及重播軟體,如ardour、audacious、mixxx; 圖像處理方面的軟體有GIMP、Inkscape和Blender;還有PiTiVi, Kino, Cinepaint等用於視頻處理與製作的軟體。










  • ArtistX(Ver 0.5 Relax Downloading/testing)





ArtistX 是 一個基於Debian GNU/Linux的發行版。它幾乎包含所有的支援GNU/Linux平臺的自由軟體,音頻軟體包括:Rosegarden, Ardour, TerminatorX, Cecilia/Csound, Gnusound, Mixxx ;2D圖像軟體有:Gimp, Inkscape, Nip2, Krita, Cinepaint, Synfig, Rawstudio, Skencil;3D圖像軟體有:Wings3D, Kpovmodeler + Povray 3.6, K3D;視頻軟體包括:Cinelerra, Kino, Openmovieeditor, Kdenlive, Pitivi, Avidemux。同樣,ArtistX也是以Live CD的開式發佈,你可以輕鬆的啟動ArtistX並體驗它的強大功能。










  • Dyne:bolic (Ver 2.5.2 Relax Downloading/testing)





dyne:bolic 你不需要再安裝任何軟體,也不需要將dyne:bolic安裝到電腦上(又一個Live CD!)即可使用,它可以自動識別大部人的設備。dyne:bolic是一件多媒體制的利器,你可以用dyne:bolic輕鬆地完成音頻和視頻的錄製、 編緝以及編碼。dyne:bolic對電腦的配置要求也很低,你只要一個pentium1的CPU和64M的記憶體就可以擁有一個完整的媒體工作站。這裡特別介紹一個 LiveCD:dyne:bolic, 它是一個專為多媒體活動愛好者、藝術工作者及創作人員而設立的 LiveCD,幾乎可說是一個完整的多媒體工作室,無須額外安裝任何系統或軟體,使用者就可以利用它所提供的工具對圖形、音效與影像等進行各項操作。 dyne:bolic 和其他 LiveCD 相比有兩個很大的特色,




Dynebolic的特色(取自網路)




一是提供了 "Docking" 的功能,像安裝 Mac OS X 或 BeOS 一樣,只需要將 LiveCD 上的資料夾複製到硬碟的任一分割區 (最少需要 600 MB 的硬碟空間,支援的檔案系統格式為 FAT16/FAT32/Ext2/ReiserFS/BeFS 與 BSD 的 UFS),該分割區就立刻成為一個可以被啟動的分割區,比起其他內建安裝功能的 LiveCD 來的簡單快速許多﹔




二是提供了 "Nesting" 的功能,將 /home 目錄與其他個人設定的資料都儲存在同一個檔案中,這個 Nest 檔案可以放到 USB 隨身碟等可攜式設備上,即使 LiveCD 升級也不會有損失,與其他的 LiveCD 相比也是方便不少。另外它的執行速度很快,使用的 Linux 核心是可以支援建立 Cluster (叢集) 架構的 (想嘗試叢集架構的話,還有 ClusterKnoppix 這個 LiveCD 喔)!而且除了能夠在一般的 PC 上執行外,




舊版的還能在 Microsoft 的 XBox 上執行喔!不過目前只有部分的中文介面,可能需要有心人士來幫忙了。



會想介紹它純粹是因為它跟我目前所就讀的科系會用到的軟體類型有部分關係,在 Ubuntu Studio 還沒推出以前它大概是最好的選擇了 (推出以後就可以好好來分析測試看看囉 XD),說到這就順便提一篇國外藝術設計教師轉換到 Open Source Software 來教學的經驗分享吧! 曾經我有個想法,就是基於 B2Dpure 系列的中文套件,刪減沒用到的軟體,把自己常用與上課會用到的軟體都安裝好,只要一片光碟就可以包含大學四年所要用接觸到的軟體,不過自己很懶,做好了大概也只有我會去用吧!所以一直沒有把這個想法實現,既然沒有實現,那就多找幾個 LiveCD 來達成類似的效果吧 ^_^













64 Studio基於Debian,支援64位元和32位元的電腦。64 Studio致力於打造一個集音頻和視頻錄製、編緝等多種功能于一身的發行版。



(Relax:看了一下網站覺得這個真的是專業錄音工作是在用的東西!!程度不夠!不懂啦!)











  • StartCom MultiMedia Edition




StartCom MultiMedia Edition是由StartCom公司發行的Linux發行版。StartCom MultiMedia Edition以其出色的音頻和視頻處理能力而著稱。你可以通過公司的網站購買或者下載StartCom MultiMedia Edition。













  • GeeXboX



GeeXboX是一個免費 發行的Linux發本,GeeXboX的目的是把你的電腦變為HTPC(家庭影院PC)或媒體中心。GeeXboX以Live CD的形式放出,你可以在一個沒有硬碟的電腦上動行GeeXboX,因為整個系統都是在RAM裏面載入的。GeeXboX已經集成了大量的軟體,它幾乎可以播放任何格式的音頻、視頻和圖像檔。








  • Musix



Musix GNU+Linux基 於Knoppix, Kanotix 和Debian GNU/Linux。Musix包含了大量的自由軟體,是一個100%免費的發行版。Musix可以完成音樂製作、圖形設計以及音頻和視頻編緝等任務。 Musix GNU+Linux提供Live CD(CD支援6種語言)和Live DVD(DVD支援65種語言),它可以輕易的從你的CD或都DVD光碟機啟動。


轉檔軟體




On Line Video Edit


線上剪接網站:
http://jumpcut.com/

Open source的線上剪接軟體 - Movie Masher:
http://www.moviemasher.com/

(何志元:兩年沒看這個東西,進步這麼多!變得好花俏,source code也release了)














使用Googlesite一些簡單的感想

凌晨1:52 / Comments (0) / by ganghead

本來跟朋友再討論自由軟體鑄造廠做房東(一)鐵馬影展工作平台如何當房客?
討論到到一半,結果因為一些朋友在關注農村再生條例的問題,
苦勞網窮理也被拉近一個用信件全部回覆在傳遞資訊的討論群組中,
後來可能窮理看不下去了
就成立一個GOOGLE討論群組
也架了一個GOOGLE SITE網站
窮理說沒想到才在討論與NGO跟網路技術應用的問題,現在就有練兵的機會!!
我自己也想說順便瞭解GOOGLESITE與各種不一樣的社群運用網路的狀況!我其實不懂網路技術,對GOOGLESITE也只是看過之前部落客在GOOGLESITE還叫做GOOGLEPAGE的時候,挽救樂生網站應用,我自己使用GOOGLESITE的感想是:

他目前還有點難用!!

感想:
1.本來要用GOOGLESITE中的檔案頁面整理首頁中「重要報導與評論」「重要資料」
整理完之後,如果要將檔案頁面顯示在首頁,狀況慘不忍睹,根本沒有辦法清楚讀出有那些資料
最後還是選擇用文字區塊手動標示

2.現在GOOGLESITE沒有Embed或是可以使用iframe等功能,只能用GOOGLE工具中能夠使用的小工具,為了一個RSS的小工具,實在找了好久。

3.在GOOGLE首頁中,我放入了一個最近行動訊息的區塊,GOOGLESITE稱為通告,這個通告在編輯的時候,格式沒有問題,到了首頁,所有文字都擠在一起實在有點難讀,而且也沒有RSS讓人家追蹤更新的訊息。

以上是使用簡單使用GOOGLE SITE的一點小感想

關注農村再生條例心得與分享(一):關於農村土地活化問題的整理

晚上11:37 / Comments (1) / by ganghead

農再條例草案共五章、四十二條。

第一章 總 則(1~7)、

第二章 農村規劃及再生(8~21)、

第三章 農村土地活化(22~34)、

第四章 農村文化及特色(35~40)、

第五章 附則(41~42)。

先整理最近幾篇報導與評論中關於農村土地重劃的問題。

首先,條例中最惹爭議的第三章「農村土地活化」就是有關農村土地重劃的問題。政治大學地政學系徐世榮、賴宗裕、顏愛靜三位教授已在農村再生?四去一沒有! 」一文中說明,認為此草案並非為農民設計,而是為都市居民設計的。其文章中表示:「它要用區段徵收、土地重劃、及整合型農地整備的手段,來取得可建築用地。因此,其目的是為了都市居民來興建「別墅型農舍」,而這也是建商財團及地方派系長 久以來企圖突破「農業發展條例」第十八條及「農業用地興建農舍辦法」的延伸,其造成的嚴重後果將是農民的被驅趕、離開其所居住的家園。

此外,也認為草案有侵害私人土地所有權的問題:「對於『鄉村區建築用地範圍擴大』,此法案欲以區段徵收為主要手段之一,但是,非常重要的,土地 的徵收必須是以公共利益為前提。然而,觀諸條文,重要的『農村再生發展區』竟僅是由『直轄市或縣市主管機關』擬定,『報中央主管機關核定』即可,民眾倘有 異議,也僅能『提供意見,併同計畫,報中央主管機關核定。』這樣的程序明顯過於粗糙,嚴重忽視了對於私人財產權應有的保障

根據苦勞的分析報導「公權高壓介入,農村再生條例變調 」指出第三章「農村土地活化」,就是用極強硬的方式整併土地,條文中大量的「空白授權」,任由主管機關跳過法律規定、就是以行政命令來調整農民土地的財產權。徐教授也認為「條文裡面說的「整備」,其實就是「土地重劃」;在過去,「土地重劃」的邏輯是,農地歸農地、農村社區規農村社區,沒有被擺在一起,而這個條例所謂「整合型」的意思,就是把兩者弄在一起搞「土地重劃」。」因此農再條例其實背後還是「土地重劃」的邏輯在運作。

若是「土地重劃」,這當然並非農再條例有之後才發生的問題,過去農村土地規劃變更即充滿爭議,在「台灣農業的死亡證明書一文中Superbird以他的參與農村土地變更的經驗說明他的疑慮我 這幾年參與依據農村社區土地重劃的非都市計畫土地變更審查,在審查同意變更的土地面積和同意變更的土地所有人時,往往會發現有意開發土地的業者以數十名人 頭購買一塊面積不怎麼大的農地(共同持分),設法擠過土地面積超過百分之五十以及土地所有人超過百分之五十的門檻,發起成立重劃會,然後硬生生地把好端端 的農地變更為建地。不同意參與重劃的土地所有人的農地一樣會被納入重劃區,由農地變為建地。這些農地變建地的土地突兀地位於一大片農地之間。但是,終究一 塊又一塊地變更,蠶食了台灣的優良農地

Superbird還說明他處理土地問題的痛:「即使是我身為審查委員,理論上我個人可以不同意變更,但是這一切的土地交易、重劃會籌設、申請農村社區土地重劃,都是「完全合法」的!因為在條例中,完全 沒有任何條款與不同意」參加重劃的農民或土地所有人權益的相關條文。換言之,他們的權益是完全被忽略的!我只能就重劃區的土地配置、道路與排水等公共設施的適當性進行審查,在此之後就只能眼睜睜地「依法」同意土地的變更作業。

農再條例前農地變更就有許多爭議,草案若是通過教授們憂心的表示農村將會水泥化:「依目前條例草案內容實施農村再生後,變更農地以擴大可建築用地,其可開發或受影響之農地規模恐將超過10萬公頃,約佔現存特定農業區與一般農業區總面積的20%~25%,農村將水泥化」。

另外,根據環境資訊電子報記者莫聞在「政院版《農村再生條例》 恐強制離農、離土、離家 」一文報導指出草案第三章「農村土地活化」的條文問題:
草案第26,主管機關擬訂農村再生發展計畫時,可選定範圍實施「整合型農地整備」,經選定之範圍內私有土地所有權人超過3/5,且其所有土地面積超 過範圍內私有土地總面積2/3之同意;不同意被劃入的私有地主,僅能選擇被徵收或價購。」莫聞的報導中以張景森的話點明問題:「張景森抨擊,該草案形同讓農委會無限擴權。草案所涉及的範疇,包括農村規劃、土地活化利用、整合型農地整備(區段徵收和土地重劃)、公共基礎建設等,大都是內政部營建署的專業,部份涉及文建會、經濟部、交通部等的業務,卻變成由農委會業管,荒謬至極!
台灣大學生物產業傳播與發展學系博士候選人蔡培慧也在『在自己的土地上流離失所 -解讀行政院版《農村再生條例》 』指出第26條「範圍內公有土地,一律參加」強制納入公有地」的規定,若是以過往台灣土地開發經驗則不難想像,會出現小面積私有地,圈住大面積公有地,進行變更的荒謬,蔡培慧認為此條文理應明定公有地納入計畫之比例。

而苦勞網記者徐沛然也在細說《農村再生條例草案》 悲慘小農的未來際遇 一文中說明第三章中其他條例的問題:
「第27條,該計畫範圍內之農地整備費用、拆遷補償費用以及公路、水路、電信等等公共設施工程費用,需由範圍內土地所有權人共同負擔。」
「第
28、29條則規定重新規劃後的土地,由主管機關重新分配,視為其所有人之原有土地」
「第31條,賦予縣市主管機關可對農村內妨礙整體景觀、衛生或土地利用的地區或建物,通知所有人限期改善。如不改善,或於「適當處所」公告三個月後無人異議,主管機關可逕行「維護」或「修繕」,費用則由所有權人負擔」
徐沛然表示:「讓我們假想一個小農戶,耕種著一小塊農地為生。有一天早上睡醒,突然發現農地跟房子,竟然沒有經過自己同意,就被納入一個「農地再生發展區計畫」。 再過幾個月,小農戶發現自己莫名欠下了一屁股債,因為要共同分擔該計畫的農地整備與相關工程費用。又過了半年,小農戶因為農地被重新規劃到另一塊角落,無 奈之下只好開始搬家。十足荒謬,十足可笑。」徐沛然的說法並非憑空捏造,在2007年12月13日壹週刊第342期「產業東移悲歌 」的報導,就報導了工業區土地地主因市地重劃,被市府收取三倍土地地價,上億元的差額地價的真實案例,而縣政府表示這是內行人所為,因為沒有直接證據所以無能為力。

面對這樣的政府,教授清楚的指出第三章美其名的「農地活化」背後就是要進行「區段徵收」,而且鍾怡婷在「農村「再見」條例?台灣與歐盟鄉村發展政策之比較 」一文中也提出歐盟面對土地徵收的經驗作為參照:「在面對土地及所有權問題的時候,歐盟在進行巴伐利亞之鄉村發展計畫的經驗告訴我們,要採取一種「對私人財產權友善的態度(property-friendly manner)」來推展計畫。」鍾怡婷並說明鄉村發展計畫中的工作,為什麼特別強調「對私人產權持友善的態度」?「這 樣的說法(對私人財產權友善的態度)在台灣的政府部門看來大概不可思議,一直到二十一世紀的現在,台灣當局仍舊喜愛採用「徵收」手段來解決土地使用問題。 然而,「徵收」土地,卻是 政府部門剝奪人民財產最直接的手段(或者中性一點說,是「工具」)。長期以來,我們都以為,為了「公共利益」人們必須「犧牲小我,以完成大我」,但我們都 忽略了重新去反省最根本的問題—什麼是「公共利益」?誰才能定義「公共利益」?於是我們任由私人財產,尤其是我們的祖先開墾出來的可耕作之土地,在「公共 利益」的美名下被任意剝奪,很少有人會關注被剝奪財產者的權益有無適當地被補償。

歐盟在面對公共利益與土地徵收的思維已經逐漸改變,反觀國內卻不見對於公共利益更深入的討論,政府卻努力的讓行政機關過度的權力,總 歸來說條例第三章的第26、27、28、29幾個條文中所謂的「整合型農地整備」就是教授們擔心的「區段徵收」和「土地重劃」的問題。教授們質疑位於「農 村再生發展區」內的「整合型農地」若被徵收,劃設的過程有否納入真正的民眾參與?是否符合土地徵收所必要的公共利益?而當民眾有異議時,其權益要如何才能 獲得確保?當公共利益到底是什麼在此草案中沒有明確答案時,卻賦予了農委會相對龐大的權力,由其掌握對於公共利益的詮釋權。三位教授共同表示:「這非常不符合自由民主社會的常態」。

蔡培慧
與吳音寧在「農村再生、二千億的誘惑 」一文中再次說明農再條例「由下而上」的虛假口號,其實權力仍掌握於縣府:「農村再生條例並未確保預算的實施對象,縣政府可主動提出的「整合型農地整備」,才是此法案的要角。所謂「由下而上」的提計畫,難保不會只成為包裹毒藥的糖衣。

農再條例中到底要談的公共
利 益到底是什麼?是台灣糧食自給率?是60萬農民的生計?還是只是突破土地取得與徵收的問題?台灣過去農地重劃問題已經不少,希望農地農用的理想在現實中在 台灣各地已經遭受不少挑戰,台灣西部在高鐵通過的鄰近農地中已經有許多案例發生,東部宜蘭更因高速公路的開通,農地變更問題也是非常嚴重的地區(顏愛靜老師曾說他的學生有宜蘭相關的研究),而且蘇花高也一直在變更案名重新闖關,一旦高速道路開發通過,交通要道周邊農地土地變更的狀況可能就會如同西部一樣。 若農再條例也三讀通過,在政府沒有預防過去土地被少數建商財團把持炒作的配套措施之下, 行政主管機關又過度擴權,發生事情之後又會拿無數藉口搪塞,那麼民間反對農再條例的農民子弟、關心農業政策與土地問題的教授學者、與媒體工作者所擔心農民 會因為農地喪失而生計不保的預言,就可能會發生。馬英九愛台12建設保障農民的口號最後鞏固的仍只是地方樁腳與財團的利益,在乎的永遠只是政黨的權利。

附註:這篇文章目前只整理了條例中關於農村土地活化問題的部分,但是沒有針對社造工作面對地方角力與資源分配的角度來整理,也為談及各地社區工作者進行社造工作時會面對關於土地規劃等問題,目前網路上文章還未整理完全,待之後再補充。